查看原文
其他

汛期到来,地灾应急巨量需求倒逼空间信息供给侧改革

蓝衫 泰伯网 2022-05-16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蓝衫 | 撰文

6月29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向四川、贵州、湖南3省紧急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1.5亿元,支持受灾地区的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此前,6月17日,两部门还曾向广西、广东、贵州3地紧急下拨2亿元资金,用于抗洪抢险救援工作。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很多地区洪水频发、地质灾害威胁大增。

29日,贵州发布24小时大范围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其中28个县(市、区、特区)橙色预警,27个黄色预警。

强降雨甚至在北方地区也引发地质灾害威胁。与贵州同日,山东多地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地灾防治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新技术手段被引入地灾防治领域,传统供应商队伍里进来大量来自遥感、北斗、测绘地信的“新面孔”。

自然资源部近两年一直在推进地灾监测预警普适型仪器的试用、推广,目前该工作正在全国多地试用、试点。

近期,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利用多源多期光学遥感数据、InSAR技术、无人机航测并结合地面调查,对金沙江上游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估,最终圈定3处变形较大、堵江风险较高的高位滑坡隐患点开展普适型监测设备试用示范工作。目前,隐患点已完成18套监测预警普适型仪器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其中包含地表位移GNSS监测站、智能雨量计、智能地表裂缝计。

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主任魏振宽近日表示,卫星技术是应急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通信等先进技术在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领域的应用不断推进,促进和提升了监测产品智能化服务水平。

这种提升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包括目标智能识别与快速变化检测、开展通导遥一体化论证和研究、加强遥感与新兴技术融合应用。

他指出,在遥感与新兴技术融合方面,主要开展了遥感信息与手机、E-GIS 等地面大数据深度融合技术研究,通过多星协同、天地一体、信息综合,为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多要素全过程综合信息服务。

但他同时指出,面对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新需求,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差距:

一是卫星监测能力仍需提高。当前高分四号卫星空间分辨率仅50m,在轨民用可用SAR 卫星仅高分三号卫星1 颗,尚不足以支撑突发灾害事故动态、精准监测需求。二是数据服务时效性仍需提升。卫星数据从申请到服务传输链路长、涉及环节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据的高时效服务。三是对风险监测的支撑力度仍需加强。当前卫星应用仍以支撑应急观测为主,灾害风险监测刚刚起步,相关关键技术仍处研发阶段。

今天,应急管理部公布的《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也明确提出:在高新技术应用方面,要布局建设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无线通信、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在应急管理领域创新应用方面的重点实验室。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曾建议尽快在中国全域部署和分批实施“激光雷达计划”——通过激光雷达扫描,最大限度地排查和识别地灾隐患。

在接受泰伯网采访时许强表示,国家对地灾防治非常重视,该领域的市场潜力非常大,但是企业要想在该领域有深入发展,必须要真正理解这个行业。

他的“激光雷达计划”包括三层筛查,首先用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及InSAR对某个区域进行大面积扫描性“体检”,发现可能存在隐患的区域;其次用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光学镜头、激光雷达等对重点区域详细筛查;最后圈定重点区域针对疑似重大隐患,由地灾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

他表示,前两个层次的多数工作都由测绘地信单位来完成,“现在很多作业单位是从测绘角度出发,对地灾行业还不够了解。‘三查’看起来简单,但要摸透、用对需要多下功夫,单纯以做项目为目的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独家 | 广电系进军空间信息服务!“5G+北斗”布局智慧城市

《精读》

四部委联手推进危化品管控,卫星、地信产业获市场良机独家 | 广电系进军空间信息服务!“5G+北斗”布局智慧城市网曝阿里发力卫星通信?达摩院:没造假谎言败给北斗卫星?獐子岛董事长:处罚没有依据!将把证监会告上法庭腾讯:“鲜活”数据催生国土空间规划新趋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